首页 城市

热推荐:我老家四川南部出现严重干旱,当地生产生活面临考验

发布时间:2023-05-13 04:07:47来源:帮兄聊社保

我老家在四川南部的泸州市古蔺县,我的家是在古蔺的双沙镇红光村,这里地处高山地区,没有大江大河,也没有大中型水库,村民的饮水靠山泉解决,村里的农田靠下雨以后,山沟里涨水来解决,靠天吃饭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资料图】

古蔺县处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全县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古蔺气候四季分明,规律性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7.8℃~18.1℃,无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1112.7mm,冬春少雨,盛夏亢扬。

古蔺和附近的叙永县,中间隔了一座大山,导致两县的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民间具有晒不干的叙永,打不湿的古蔺之说。从每年的春天到夏天,叙永县几乎天天下雨,或是细雨飘飞,而50公里以外的古蔺,却是一片艳阳天,十里不同天,是川南山区气候的真实写照,用十年九旱来形容古蔺一点也不过分。

我过去长期在古蔺的县委机关工作,当年给我的印象是,每天收集情况时,乡镇回报最多的就是干旱,山洪爆发、冰雹、塌方等,要么是长期不下雨,一下雨就非常大,导致山洪爆发,道路塌方,极端气候成了常态。山区的水稻田几乎都是靠天吃饭,好的年份山区的水稻田才能顺利种上水稻,年份差一点,水稻田也就是成了玉米地。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回老家,从2022年10月份开始,我老家所在的双沙镇几乎就没有下过大雨,虽然有时也是阴雨连绵的情况,但地表土质湿润度的不高,五公分以下的土壤几乎都是干的。

我们老家的饮水问题,主要靠山泉水,山泉有水农民的饮水问题就很好解决,山泉水枯竭的时候,饮水问题就成了当地的大问题,饮水困难是从2022年11月份开始的。当时我老妈因病在泸州医学院住院,老妈出院以后,我从泸州送老妈回家,回家后本来想好好洗个热水澡。但结果让我彻底失望。

我们周围的几户人家,现在的水源是靠山上的山泉,前几年大家出资修建了储水池,在11月份之前,由于水池的水源比较丰富,所以一天24小时都有自来水,洗澡也比较方便。但在2022年11月份以后,山泉水几乎枯竭,储水池里没有水,大概好几天才放一次自来水,大家把家里的水缸装满以后,立即关闭,这样可以保障日常做饭的需要。

春节打工的人们从外地回来了,大家都希望回家后能洗热水澡,虽然现在家家都安上了天然气,安装了热水器,但现在由于自来是只能几天放一次,集中洗澡成了常态,但最多一个小时左右储水池里的水就放干了。

最近一两个月,老家也会经常在夜间下一点雨,但由于降水量不大,土壤的蒸发量是很大的,山泉水还是没有涨,吃水难还是当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山区如此,就是县城也出现了用水紧张的情况,在去年底,县城就发出了节约用水的通知。

时下正式老家春耕的主要季节,五一我回到老家,到村里各地转了好几圈,大量水稻田由于没有水源无法栽秧,很多农民都将水稻田改成了玉米地,甚至出现了个别村民将饮用水用于灌溉农田发生纠纷的事件。当时我在现场进行了调解,我认为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农民看到自己的水田无法栽秧是可以理解的,但优先保障生活用水更为重要。

在我的一番劝说之下,矛盾总算化解了。按照气象预报,五一前后几天都有降雨,但我老家有效的降水还是很小,这次的降水,对于缓减旱地作物的生长,村民蔬菜的生长是有用的,但对于旱情没有缓解,对于水稻生产起不到根本作用,山泉水没有明显的增加,村民的用水难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像我们老家这种几个月持续干旱,没有有效降水的情况,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这是非常罕见的。我家小地名叫凉水井,历代村民都是靠凉水来种地,也是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今年凉水井不再有水,凉水井几千年的英名不再名副其实,这大概就是老天爷对人类的惩罚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