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最有能耐的谋士,若采纳他的建议,不至于只坐十八天龙椅 当前快看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成功的推翻了大明王朝,逼死了崇祯皇帝,但是上天似乎注定李自成没有坐天下的命,在北京呆了十八天就匆匆撤离,连龙椅都没有坐热就被赶回了老家陕西。有历史学家曾说,李自成的大顺军就是一堆草莽,根本不具备建立新王朝的能力,这不是因为大顺军战斗力不行,而是因为李自成身边缺乏一个优秀的文官团体,能打天下却不能治天下,这样的队伍,何谈改朝换代?
(资料图)
李自成身边能打仗的将领有很多,郝摇旗,李过,田见秀,刘宗敏等人皆是能征善战之人,但是这些都是武将,不能谋国,李自成身边的谋士团队的能力却和武将远远不能相比,牛金星,宋献策这二位实际上都是不堪大用的,唯一具有治国贤才的只有李岩。
李岩,原名李信,明朝河南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原为明王朝天启丁卯年举人。李岩出身高贵,其父李精白曾任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这可是正二品的高官,后因牵涉阉党逆案被崇祯革职,但李家在杞县仍是名门望族。李岩天资聪慧,年纪轻轻便中了举人,李岩为人也相当正直,好打抱不平,经常仗义疏财接济穷人。当地人谈起李岩皆称其为“李公子”,名声极佳。
按说这样一位官宦世家的公子,前途一片大好,怎么会和农民起义搅合到一块呢?这还得从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在从巴西、鱼腹诸山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在河南这里,李自成多次开仓振粮,收留饥民补充实力。李岩平日里对官吏欺压百姓深恶痛绝,尤其是杞县的官吏们不管百姓死活,以剿匪为名横征暴敛,许多百姓被迫流亡。这一切让年轻的李岩开始对官府失去了信心,开始产生反抗意识。不久,听说闯王进了河南,积极救助饥民,深得民心,李岩不禁心生敬仰,于是收拾行装,辞别家人投奔闯军。
李自成也从部下那里听说了李岩的大名,于是亲自接见了他,二人初次见面,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李自成当即提拔李岩为将并兼领军师。李岩还向李自成举荐了牛金星,而后牛金星又举荐了宋献策,这三人构成了李自成身边核心的谋划团队。李岩建议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舆论宣传的奥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就是在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李自成从此走出隐伏商雒山中时的低谷危厄,面前展现出柳暗花明的转机。完全可以说,崇祯十三年后农民起义军的辉煌,李岩是多有建树、立了大功的。
得了李岩让李自成如虎添翼,闯军迅速在河南站稳脚跟,实力进一步膨胀,尤其是获得了百姓的拥戴让闯军在河南进军顺利,多次大败官军,让朝廷极为震动。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殉国,李自成正式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坐上了北京奉天殿的龙椅。
不过,这个时候的李岩却开始被李自成疏远了,李岩提出续用明朝旧臣以安朝政,严肃军纪防止扰民和招抚吴三桂父子等重要建议。从这几条建议中可以看出,李岩极富远见,大顺军在北京根基未稳,唯有利用明朝旧官吏才能迅速稳定朝局,恢复朝廷行政系统运行,另外,百姓都在观望大顺军,如果不严肃军纪,那么将士们在北京必然会侵扰百姓,起义军靠的就是百姓支持,民心万不可失。最后,关外吴三桂手中掌握着明朝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关宁军,这支部队对大顺军是极大的威胁,加上吴三桂担负辽东防御,无论是明朝还是大顺朝都得靠着山海关挡住关外的清军,因此招降吴三桂是极其重要的。
可惜,这些建议却被李自成扔在一边,自打进了北京,李自成也开始沉浸在皇宫锦衣玉食,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了,部下那些大将们也一样,认为大局已定,黯然昏昏然陶醉于胜利锣鼓声中。李岩见到大顺军都被腐化成了这幅德行,心中万分焦急,多次面谏李自成,希望李自成采纳他的几条建议。李自成开始有些厌烦李岩了,最后干脆不见李岩。
平日里,李岩的远见卓识也招到了牛金星等人的嫉妒,牛金星见李岩失宠,开始私下向李自成进谗言迫害李岩,让李岩越发被李自成所冷落。
很快,大顺军为了筹集军饷便开始了在北京大肆拷打明朝官吏,搜刮财富,大将刘宗敏赶制夹棍五千副,对那些明朝官吏们严刑拷打,逼迫他们交钱充作军饷,刘宗敏还极其好色,趁机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并抓捕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逼迫他写信招降吴三桂。而丞相牛金星则醉心于策划李自成的登基大典,对大顺军面临的局势毫无正确的主见和判断。大顺军将士们在京城也失去了管控,各种抢掠商户,欺压百姓的事屡见不鲜。
大顺军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吴三桂投降满清,放开山海关让清军入关,四月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结果被关宁军和清军联手击败,李自成狼狈撤回北京,而此时作为宰相的牛金星不仅没有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反而挑拨离间,声称李岩有二心,想乘机反叛。战败已经让李自成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听信了牛金星的一面之词,竟然下令处死李岩。可惜大顺军中唯一一位有安邦定国之才的将相之才就这样冤死。至此,上天彻底关闭了李自成所有的希望,大顺军人心开始离散,刘宗敏负气出走,大顺政权开始分裂。
当年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五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被乡民认出打死(另有一说其不知所踪),李自成死后,大顺军群龙无首,迅速涣散,余部或解散或投降,大顺政权就这样瓦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当初刚进北京李自成采纳了李岩的建议,那么可能又会是另一番结局,但是历史不容假设,也证实了一个道理,草莽永远是草莽,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