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财务表现稳健向好,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在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全球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承压,但在监管、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我国上市银行资产总额保持增长且增速有所回升,信贷资产占比持续提升,资产结构趋于优化,负债稳定性有所提升,我国银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同时切实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此外,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头部商业银行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实力,资本实力、综合运营能力排名靠前,未来随着我国资本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国内经济修复向好,我国头部商业银行全球化经营程度有望进一步加深,在全球的影响力有望得到增强。
一、上市银行经营概况及财务表现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共59家,包括15家A+H股、27家A股和17家H股上市银行,但考虑到信息披露标准和会计准则的一致性,本文我们仅针对A股上市银行的经营概况和财务表现进行分析。截至目前,我国A股上市银行(以下简称“上市银行”)42家,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7家城商行和10家农商行,2022年,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负债规模保持增长,且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及资本充足水平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下面,我们从资产结构及资产质量、负债结构及流动性、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性四个方面对上市银行经营表现进行分析。
【资料图】
1.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及资产质量
上市银行资产总额保持增长且增速有所回升,其中在回归信贷本源的政策驱动下其信贷资产占比持续提升,资产结构趋于优化。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保持增长,且2022年增速回升;截至2022年末,我国A股上市银行资产总额252.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6%(见图1);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最快,较上年提升5.17个百分点至12.82%,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及农商行增速亦较上年有所回升,分别提升至7.42%和12.08%(见图2)。从资产结构看,近年来,随着银行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叠加监管对于非标投资的约束,各类上市银行信贷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城商行及农商行贷款占比提升相对明显,上市银行资产结构整体有所优化。截至2022年末,上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6.85%、56.45%、47.42%和52.51%(见表1)。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力度的加大带动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规模稳定增长,且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倾斜,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引导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将服务下沉至普惠小微客户群体,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提升,但也因此导致股份行和地方性城商及农商行在竞争压力下贷款增速有所放缓(见表2)。从贷款投向来看,2022年,上市银行信贷资金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以及受经济下行冲击较大的薄弱环节倾斜,制造业贷款增速及占比均有所提升;在“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政策导向下,2022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但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房地产贷款占比仍有所下降,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速明显放缓;此外,城商行作为地方重要金融资源,在地方金融体系中“经济的压舱石”这一角色尤为凸显,在地方经济下行期,城商行通常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同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源储备,城商行部分信贷资源向城投平台公司倾斜,其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信贷资产中涉政类业务占比较高,需关注在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的过程中城商行资产质量及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均稳步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增加,同时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逐步传导至银行,导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及关注类贷款规模均有所增加,但得益于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较大,不良贷款规模增幅相对可控,且随着贷款总额的较快增长,各类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以及关注类贷款占比均呈下降趋势,信贷资产质量稳步改善,面临的信用风险可控(见表3),但近年来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一定程度上对上市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不同类型上市银行来看,城商行及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低,主要是由于城农商行与地方经济发展捆绑程度较深,其信贷资产质量表现与经营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程度相关性较高,良好的信贷资产质量表现与上市城农商行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关联度。从拨备方面来看,各类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均有所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非标投资持续压降,需对存量非标规模较大的上市银行投资资产质量变动情况保持关注。非信贷类资产质量方面,近年来,各类上市银行主动优化投资资产结构,压降非标投资,投资业务开展风格逐渐趋于稳健,且得益于风险项目处置计划的逐步落地以及减值计提的增加,投资风险敞口呈收窄趋势;但另一方面,由于非标投资多投向房地产及城投类企业,在房地产业风险暴露以及部分区域政府债务压力上升的背景下,需关注存量非标规模较大的上市银行投资资产质量变动情况。
2.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及流动性
上市银行负债增速回升,其中国有行负债稳定性优势明显,股份行和城农商行负债结构有所优化。近年来,上市银行负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且2022年增速回升,截至2022年末,我国A股上市银行负债总额231.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5%(见图3);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及农商行增速分别为13.21%、7.46%和12.32%,分别较上年提升5.85、0.73和1.01个百分点(见图4)。从负债结构来看,国有行负债结构保持稳定,存款占比保持在80%以上,夯实的客户基础为其负债稳定性提供了良好支撑,核心负债稳定性优势明显,同时,2022年,上市股份行、城商行及农商行存款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见表4),负债结构优化的同时稳定性增强。
各类上市银行存款增速均回升至双位数,且储蓄存款占比提升,但需关注存款定期化趋势带来的资金成本压力。2022年,在经济下行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减弱且风险偏好降低从而导致储蓄意愿增强,上市银行储蓄存款加速增长,带动整体存款规模增速明显回升;截至2022年末,上市银行存款总额174.5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7%;从不同类型上市银行来看,各类上市银行存款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其中城商行得益于在经营区域内的地缘人缘优势以及相较于国有行和股份行的存款利率优势,存款增速最快,2022年末高达13.82%;从存款结构来看,上市银行储蓄存款占比整体提升,存款稳定性进一步夯实,但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亦有所加剧,各类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流动性方面,2022年,人民银行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上缴央行结存利润等方式投放流动性,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市银行各项流动性指标均保持在合理水平,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可控。
3.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在减费让利的政策引导下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下降幅度较小,城商行及农商行下降幅度更明显。近年来,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让利实体,持续推进减费让利进程,带动上市银行贷款定价持续下行。从不同类型上市银行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依托其资本实力强、分支机构分布广泛等众多方面的优势,客户资源丰富且客户资质往往优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基于风险定价的原则,叠加议价能力强以及资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其贷款定价相较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较低,因此,近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虽有所下降,但下降空间相对较小,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小。城商行及农商行由于客户资质相对劣后,贷款定价相对较高,近年来在减费让利政策推动以及国股行业务下沉导致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城商行及农商行贷款定价下降较为明显,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除贷款外,上市银行投资资产配置策略相对稳健,利率债配置比重较高;近年来,央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使得市场资金宽裕,国债收益率下行,对上市银行投资资产收益实现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对其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下降起到推动作用;此外,近年来,资本市场违约事件频发,非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的暴露对资产端收益实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央行持续调整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加之市场资金利率下行带动同业资金成本下降,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有所下行。2021年6月,央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并通过MPA考核规范银行存款定价行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加之资产端收益水平下降逐步传导到负债端,市场存款挂牌利率有所下调,但由于存款定期化程度加大,上市银行存款付息率小幅抬升;但另一方面,得益于市场资金利率持续下行,央行借款与同业负债价格的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市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压力,带动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整体下降,尤其对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城商行,市场利率下行对其负债端成本的影响更为明显。
受净息差持续收窄影响,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但拨备计提力度的减小释放了一定利润,净利润保持增长,盈利性指标总体稳定,但需关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对盈利持续增长带来的压力。近年来,上市银行资产端贷款定价水平持续下行带动资产收益率下降,存款定价在央行调控下虽有所降低,但存款成本的改善速度、幅度均不及贷款端收益水平的下行程度,各类上市银行净息差均呈持续收窄的态势,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收窄至1.88%、2.10%、1.92%和2.11%,其中农商行由于资产端贷款定价下行更加明显,但负债端对定期存款依赖度相对较高,导致其净息差收窄较为明显(见表6)。此外,近年来,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2022年5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银保监规〔2022〕10号),进一步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信用风险拨备管理基础,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但如前文所述,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步提升,上市银行整体拨备计提力度有所下降;其中上市城农商行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故而信贷资产质量表现良好,拨备计提力度下降较为明显,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计提对盈利的影响相对较大。2022年,受净息差收窄影响,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但拨备计提力度的减小释放了一定利润,净利润保持增长,且由于城农商行拨备计提力度下降较为明显,其净利润增速在10%以上;从盈利指标来看,2022年,上市银行ROA和ROE总体保持稳定,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盈利指标略有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商行有所提升。
4.上市银行资本充足性分析
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丰富,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提升,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抵御非预期风险的能力整体提升;其中国有大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但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有所下降。上市银行能够通过配股、增发以及发行优先股、可转债和资本类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资本补充渠道丰富;同时,上市银行盈利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本内生能力较好。近年来,上市银行通过内外部渠道补充资本,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优于行业平均;截至2022年末,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43%和11.52%。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提升,且相对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资本充足率2022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充足水平。
二、国内外银行对比分析
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我国央行及监管政策导向较为明确,引导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力度恢复性增长,资产结构整体优化,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同时亦带来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相对而言,境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增速有所放缓,惜贷效应显现。
本文综合考虑数据可得性、全球影响力及总部所在地区分布选取富国银行、摩根大通及汇丰控股三家境外全球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境外样本银行,选取我国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招商银行作为我国头部商业银行的样本代表进行分析对比讨论。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市场供需两弱,叠加政治地缘冲突加剧的负面影响,全球商业银行整体发展面临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境外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顺周期性愈加突出,其信贷业务增速有所放缓,各大境外商业银行纷纷“惜贷”;从贷款增速来看,以富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摩根大通三家境外银行为样本,截至2023年3月末,富国银行及摩根大通贷款净额较上年末分别下降2.17%和1.96%;从资产结构来看,近年来境外银行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明显较低,资产配置方向各有侧重,但信贷业务均呈现保守态势。2023年以来,在硅谷银行破产后,美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收紧授信,信贷投放持续疲弱,一方面体现了经济下行背景下导致投资、消费信心下降,亦体现了美国商业银行在弱经济周期中对自身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的信心不足。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政策导向性相对较强。在中央提出“六稳六保”工作目标、号召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较2021年呈现恢复性增长,以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为例,其信贷投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近年来整体有所提升,且处于较高水平;信贷投放力度的持续加强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承担了更高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体现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端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
我国整体稳定的金融系统和强有力的监管环境给予储户相对较高的资金安全感,为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端存款业务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居民中长期储蓄需求上升为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创造了外部条件,保障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稳定性。而硅谷银行事件的持续发酵对美国储户的信心造成影响,存款的流失加剧了美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2023年以来,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导致部分美国商业银行负债端流动性出现问题,截至一季度末,被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列入“问题名单”的银行机构总数增加至43家,2023年3月份以来硅谷银行、签字银行及第一共和银行相继倒闭,储户存款安全受到威胁;在此负面影响下,叠加市场利率上升,美国居民储户分散资金配置,导致美国商业银行“未投保存款”大幅流失,美国银行业存款规模整体随之下降;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美国银行业存款减少约4720亿美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为主要的存款流出对象,以汇丰银行及富国银行为例,其2023年一季度末存款余额较2022年末分别下降1.86%和2.86%。美国银行存款金额流失揭示了在经济承压、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超预期加息政策影响下,美国居民对于美国商业银行未来经营的信心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压力。
相比之下,在我国商业银行强监管、高度重视保护储户利益的环境下,储户对于商业银行存款安全感整体较高;2023年以来,尽管市场利率持续走低,我国居民对于储蓄存款的热情仍不减,同时受资本市场投资波动影响,居民中长期储蓄需求有所增长,为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端存款业务增长提供了外部条件;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端存款占比相对较高,负债稳定性优于境外银行。2023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5.4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以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为例,其2023年一季度存款规模均持续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其中招商银行增速最高,达到18.88%。负债端稳定的存款增长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端业务开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为经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源动力。
我国商业银行生息资产的增长规模缓释了息差收窄带来的压力,ROE整体较为稳定,随着负债端成本的加强管控,其盈利能力有望得到回升;相较而言,境外样本银行ROE水平呈现较大的波动性。
从盈利方面来看,境外样本银行由于资产结构中贷款占比较小、生息资产结构不稳定,其非息收入波动较大,导致其ROE亦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对比来看,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监管号召减费让利的背景下,息差均呈现一定收窄态势,但得益于信贷投放力度加大、生息资产规模稳定增长,ROE相对稳定;以境内样本银行为例,其ROE整体变动趋势较为稳定,且横向对比看,境内样本银行ROE水平普遍高于境外样本银行;2022年境内样本银行平均ROE水平11.32%,境外样本银行平均ROE水平10.07%。此外,随着我国银行业加强利率自律管理,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调低挂牌利率,负债端成本进一步下降,我国商业银行息差水平有望得到较好管控,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强,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一级资本排名显著靠前;得益于利润留存及多渠道补充资本,资本充足率稳步提升,同时TLAC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有效防范了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在巴塞尔协议监管框架下,一级资本是衡量银行财务实力的核心指标。从一级资本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头部商业银行整体资本水平较高,抗风险能力强,资本实力在世界排名靠前,根据2023年7月5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排名,以2022年末数据为基准,全球一级资本规模前10的银行中,我国商业银行占5位,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连续六年包揽前4名,工商银行连续十一年资本水平位居世界榜首。从资本充足率指标变动情况来看,得益于利润留存及多元渠道补充资本,我国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处于良好水平,且2022年整体均有所提升,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稳步经营的发展节奏;而另一方面,境外样本银行受盈利能力下滑、拨备计提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均小幅下滑,但仍处于充足水平。
从监管层面看,我国监管机构扎实推进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建设。继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及建设银行相继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后,为进一步强化对上述大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我国监管机构、人民银行及财政部于2021年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对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要求;2022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TLAC机制的建设将引导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控制非理性扩张和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促进其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稳健发展。
三、总结
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负债规模保持增长且增速有所回升,同时,在回归存贷款业务本源的政策驱动下,资产负债结构趋于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均稳步提升,净利润保持增长,盈利性指标总体稳定,抵御非预期风险的能力亦有所提升,财务表现整体稳健向好;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及资本充足水平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我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其各方面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亦体现了我国银行业向好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银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提升带动其资产规模增速加快,从而带动整体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回升,贷款占比保持上升趋势的同时,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以及受经济下行冲击较大的薄弱环节倾斜,信贷资产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所提升;同时,得益于较大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拨备覆盖率有所提升,但在《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新规”)出台后,展期和借新还旧等重组贷款规模较大且五级分类划分较宽松的银行或将面临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压力;盈利方面,2022年,减费让利政策的持续实施继续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净利润增速放缓,整体盈利水平略有下降;商业银行住户存款加速增长带动整体负债稳定性提升,各项流动性指标均保持在合理水平,整体流动性风险可控;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整体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此外,原银保监会积极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以缓解部分自身资本补充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截至2022年末,已有20余省份累计发行了超过270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注资300余家银行,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银行体系的支持。
总体看,当今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外部环境对全球商业银行发展提出一定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的监管机制及稳定的金融系统等层面优势有所显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得到高质效发展,同时切实的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在为将来业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责任担当;同时,我国头部商业银行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实力,随着我国资本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国内经济修复向好,我国头部商业银行全球化经营程度有望进一步加深,在全球的影响力有望得到增强。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我国银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且在监管、政府的支持下,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商业银行行业信用风险水平整体稳定,其中以上市银行为代表的头部银行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本文源自:联合资信
作者:金融评级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