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环汇亚太大中华地区高级副总裁傅学元:企业出海优秀商业模式和合规缺一不可,数字货币重塑支付行业仍需时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资料图】
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支付行业也从从“一叶扁舟”成长为“巍巍巨轮”。
这背后也蕴含着无尽的机遇。环汇(Global Payments)亚太大中华地区高级副总裁傅学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未来中国线上支付业务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二维码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此外,环汇在全球各地都在寻找垂直产业机遇,在中国也会走这条路。
对于支付企业而言,中企出海、外企来华发展也带来了商机。傅学元表示,海外市场普遍是信用卡,中国主要是二维码,外资支付公司和中国本土支付公司都有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一定有竞争,也一定有合作,外资企业需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需要出海开拓新市场,其中商机无限。
扬帆远航,乘风破浪,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踏上出海新征途,SHEIN、Temu、TikTok等企业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傅学元看来,企业出海不但需要好的商业模式,也需要适应各地的法规,这是最大的挑战。
展望未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进或完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会重塑支付行业吗?傅学元认为,数字货币比较安全,背后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使用上大家会比较放心,但未来需要提升便捷性,数字货币重塑支付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不管是信用卡还是二维码都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数字货币成为主流需要时间。
(环汇亚太大中华地区高级副总裁傅学元)
拥抱中国支付市场机遇
《21世纪》:环汇总部位于美国,2001年在纽交所上市。目前环汇全球业务发展情况如何?何时开始布局中国市场?未来中国支付市场有哪些领域值得深耕?
傅学元:环汇主要业务目前集中在美国跟欧洲,亚洲占整体业务量比例大概2%-3%。各地的主要业务有所不同,美国有收单、发卡业务,在一些欧洲国家还有转账业务。在亚洲则专注于商户端的收单。从行业看,我们布局了体育、教育、医疗、餐饮等垂直产业。
2006年环汇进入亚洲市场,当时跟汇丰银行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总部在中国香港,汇丰银行占44%,环汇占56%。2012年,汇丰进行了战略调整,退出商户收单业务,将44%股份全部卖给了环汇。
很多外资其实都有类似的路径,包括花旗前几年也卖掉了一些业务。但是最近的风向有点改变,十几年前一些外资觉得收单业务利润比较低。但经过了这么多年,支付已经单独成了一个行业,一些公司现在纷纷又回头重拾这些业务,环汇和汇丰在其他地方又开始有更多的合作。这些年环汇和平安银行、拉卡拉、银盛、富友等公司都有过合作。
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未来中国线上支付业务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软件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二维码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此外,环汇在全球各地都在寻找垂直产业机遇,在中国也会走这条路。未来数字货币也有很大发展潜力,但是目前还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要到有更多的运用场景出来的时候才能决定。
中企出海、外企来华带来商机
《21世纪》: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金融开放,外资支付企业如何看待这一机遇?如何助力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出海以及外企来华发展?
傅学元:一方面,支付企业可以帮助外企来华发展。环汇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地区都有业务,有些和我们在其他地方有合作的大型企业如果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来咨询我们,这里面包括智能手机、体育用品、服装等诸多领域的企业。
另一方面,支付企业也可以帮助想要出海的中国企业。例如,我们最早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服务一家大型国产无人机制造商,后来该企业想要进军美国市场,我们也联络美国的同事,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其进入美国市场。
对外资企业来讲,中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家都想要拥抱中国市场的机遇。目前我们看到中国市场在往开放方向走,各大企业都在密切关注,希望能够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从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环汇已经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了,我们也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希望可以获得牌照,可能会在Visa、Mastercard之后获得牌照。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外资支付公司和中国本土支付公司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外资企业有哪些优势?
傅学元:大部分国外的支付公司都是从信用卡业务发展起来的,信用卡就是硬件,一定要有一个卡片才能消费。中国现在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硬件,走到软件了,只要有二维码,哪里都能支付。软件还可以远程更新,这是硬体做不到的,中国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是国外可以借鉴的。
对于竞争合作的问题,我觉得外资支付公司和中国本土支付公司都有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海外市场普遍是信用卡,中国主要是二维码。当中一定有竞争,也一定有合作。外资企业需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需要出海开拓新市场,这里面是存在商机的,我们也在和银联、阿里、微信等合作,助力他们出海。
此外,现在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也有一些共同点,例如都慢慢往数字货币方向发展,目前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
优秀商业模式和合规缺一不可
《21世纪》:近年来SHEIN、Temu、TikTok等纷纷加码跨境电商业务,中国电商企业出海有哪些挑战和机遇?你觉得当中有哪些痛点?
傅学元:跨境业务第一个要考虑的是法规,现在各个地区对洗钱、反恐等问题都非常重视,合规问题很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可能随时在变。目前跨境电商非常热门,各个国家和地区第一个要求就是企业要落地,因为不落地就不需要缴税,但很多公司不愿意做,不想设立太多分公司,所以税法问题也很重要。
企业出海不但需要好的商业模式,也需要适应各地的法规,这是最大的挑战。如果克服了这些问题,市场就会很大。各地情况不一样,所以企业要先想清楚去哪里,常常会有企业说想去几个地方,我们会分析哪一个比较容易,给出一些建议。
数字货币重塑支付行业仍需时日
《21世纪》: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进或完善数字货币,这对支付行业会有哪些影响?数字货币会重塑支付行业吗?
傅学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进数字货币,未来或许只是多快普及的问题。之前支付宝、微信烧钱普及二维码,让大家养成使用习惯,数字货币也是一样的,消费者也要花一段时间去养成习惯。这里面还有一些进步的空间,目前我所看到的数字货币都还要存进去,只要有这个动作,很多人就懒得去做了,未来可能需要有一些变革。数字货币比较安全,背后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使用上大家会比较放心,但未来需要提升便捷性。
数字货币重塑支付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不管是信用卡还是二维码都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数字货币成为主流需要时间。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习惯了刷信用卡之后有积分,可以用积分换东西;另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习惯了快速、方便、成本低的二维码,并不在意更少的积分福利。
《21世纪》:全球数字化浪潮如火如荼,你怎么看待这一趋势?实体商业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
傅学元:我认为所谓的数字化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会把整个供应链从上到下整合起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软体流程上的整合。疫情期间数字化浪潮加速了很多,很多公司都在普及线上会议。从餐饮业来看,以前订单要写在纸上,传到厨房去,厨房按照纸质订单去做菜。但现在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扫二维码,订单直接会传到厨房。
这种趋势会愈发明显,数字化已经不只是商户跟消费者、商户跟商户之间,在东南亚我们已经看到所谓的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已经在倡导国家之间普及电子政务,推进数字货币应用,这方面亚洲会走得比欧美快。
支付行业迎来AI时代
《21世纪》:今年全球掀起了一股AI热潮,你觉得支付行业应该如何拥抱AI时代?目前有没有一些成熟的应用?未来前景如何?
傅学元:我认为目前最成熟的是AI在安全交易方面的应用,利用好大数据。可以根据历史交易习惯来判断交易有没有问题,比如某张卡片以前从来没有在国外使用,但突然某一天在国外有大额频繁交易,不符合以往习惯,这时候就要考虑有没有被盗。
此外,AI也可以给商户带来更多的商机,以后可能每个商户都可以自己分析用户规律。例如,环汇曾给一家欧洲快时尚龙头品牌做了一个分析,中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下单最多的时候是下午一两点,刚好是午休的时间,大家会去买东西。而中国香港地区晚上八九点交易最多,当地人下班、吃饭比较晚,很多交易在晚上发生。再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各个地区民众的喜好,对商户有很大参考价值。现在美团、Uber等头部平台已经在做这个事情,相信未来这一类应用会越来越多。未来AI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能只有人们想不到的,而没有AI做不到的。